武夷摩崖石刻中的茶文化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武夷摩崖石刻中的茶文化

深受世人赞赏的武夷茶,不但见载于史志之中,而且还被镌刻在武夷丹崖之上。这些茶文化摩崖石刻内涵丰富,寓意深,不愧为武夷可视的文化瑰宝。粗略统计,有20多幅。多条为记事状物,其中5幅系保护茶农、僧道利益,禁止蠹役、无赖索要和贱买茶叶的布告。就此略举几幅,以探其趣。

“茶洞”

武夷茶的发源地。传说古时山中有一乐善好

施、助人为乐的老人,名“半仙”,一日上崖采药不幸跌下山崖。昏迷中有仙人以茶叶喂之,并赠茶树几株。半仙醒后,疼痛即消,精神清爽。他见此处有天游、仙游、隐屏、接笋诸座高峰回绕,自成一方天地,山泉汩汩而出,滋润土地,少阳多阴,便把茶树种下。果然茶树茂盛,品质极佳。有心者便在此石壁镌刻一米见方的“茶洞”二字。由于岁月洗礼,年代及勒者已无法辨考。

“晚甘侯”

武夷茶最早的雅名。武夷茶传说于汉,见载于唐。孙樵,唐宣宗乙亥(855年)进士,曾任职方员外郎、上柱国等职,在《送茶与焦刑部书》中,将产于“丹山碧水之乡”的武夷茶拟人化为“晚甘侯”,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。后人将“晚甘侯”三字镌于武夷九龙窠之岩壁。可惜其为米芾草体,因此常有人误念为“晚甘居”。

“大红袍”

武夷茶的王者。据载见起于清。原生长于九龙窠的云崖中。涓涓清泉常年滋润,崖上有机质源源补充……生长条件得天独厚,岩韵极佳,被奉为珍品。古时贡给朝中天子享用。一任贤令吴石仙于1943年在其旁勒“大红袍三个大字,为佳茗添辉。其神话故事脍炙人口,其功效被说得神乎其神,引得世人垂涎,盗叶者屡见不鲜。官府只得令人凿掉崖阶,并派员看护,以防不测。20世纪后期经无性扦插繁育成功,保持了母树特征。经过20多年扩种已有大批量上市,受消费者好评。

“不可思议”

一起旷日持久的武夷茶讼争的印证。古时天心寺有一丛茶树,长于牛栏坑岩边,其丛矮小,其干深灰,其叶深绿。一日倾盆大雨,茶园崩塌,溜到坑下,如龟爬行,故得名“水金龟”。坑中属地的兰谷岩茶厂便以石护围,形如盆景,精心管理。自此两家为争此茶,历讼公堂,耗资千金。“水金龟”随之名声大振。时有施棱先生大惑不解,在其旁题勒“不可思议”。

“不见天”

武夷名丛一奇观。在九龙涧的小道边有处

奇岩,上突下嵌,面东背西。山泉在其下铺展成瀑,聚合为潭,古之山民在岩下种茶数株。此处日照极短,阴凉湿润,所以其茶品质优异。文人墨客喻之为“不见天”。可惜勒者画蛇添足,在“见”字左旁加了个“”字,成了“不观天”,叫人难以读懂其意。“观”字,义为不明,看不真切。

“庞公吃茶处”

武夷茶事兴盛的印记。清康熙三十年

(1691年),建宁知府庞垲,微服私访武夷,在四曲北岸码头茶馆休憩歇息。他目睹游人纷至,茶馆生意兴隆,很是高兴,即兴题勒“应接不暇”四字以记此盛况。其幕僚林翰和山中名僧释衍操“乐太守之乐”,献媚而题勒“庞公吃茶处”于丹岩之上。另有人戏解此摩崖说:庞公等进荼馆后,因茶客众多,馆主只得按先后顺序上茶,这样必然息慢知府。庞公还算有些雅量,不予计较。其幕僚却是不满,即在岩壁上书“庞公吃茶处”五字。馆主得知庞公乃知府后,甚是恐慌和后悔,只得在其旁书写上“应接不暇”四字,以表歉意。此事传至府第,知府深夸馆主聪慧,民间将此作为美谈传播。其实此乃杜撰的故事,与石刻史实不符。

Baidu
map